開啟線上直播
訂閱更多信息
更多流量 更易傳播
產品詳情
日處理20立方米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該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以A2/O生化工藝為主,集生物降解污水沉降、氧化消毒等工藝于一體的生活污水及類似生活污水的工業(yè)廢水,設備結構緊湊、占地少,全部設置于地下,運行經濟,抗沖擊濃度能力強,處理效率高,管理維修方便,魯盛環(huán)保按需定制,量身定制,更匹配項目需求。
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正常運行中,回轉鼓風機提供氣起壓,氣壓與水壓由壓差,所需液體翻轉至氣體盒子,盒子連接管道有坡度,而是氣體的液體回流至所需的工藝流程單元;沉淀池污泥回流至好氧池,好氧池回流至預脫硝池脫硝,可有效地對污水效率高,效果好,有利于使污水更好的達標,提高水處理能力,為用戶帶來巨大經濟效益,通過操作屏的設置,操作簡單,智能化程度高,有利于更好的實現(xiàn)設備的一體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實現(xiàn)了一體化工作的特點。更好地降低成本,增加污泥利用率,減少污泥外排量不足之處。
日處理20立方米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生物膜的培養(yǎng)實質就是在一段時間內,通過一定的手段,使處理系統(tǒng)中產生并積累一定量的微生物、使生物膜達到一定厚度,其培養(yǎng)方式主要有靜態(tài)培養(yǎng)和動態(tài)培養(yǎng)。
1.靜態(tài)培養(yǎng)
所謂的靜態(tài)培養(yǎng)是:為了防止新生微生物隨水流走,盡可能的提供微生物與填料層的接觸時間,為加快生物膜的形成,開始階段為了避免由于廢水營養(yǎng)單一,故每天一次以BOD5;N:P=100:5:1比例投加尿素、二胺、白糖等營養(yǎng)底物。首先將接種污泥(10%生化有效體積)和廢水泵打入生化池內,然后開始曝氣培養(yǎng)。生化池內填料的堆放體積按反應池有效容積35%~40%。靜置4-5h不曝氣,使固著態(tài)微生物接種到填料上,然后曝氣1h,再靜置2h,曝氣1h,重復操作,4-5天后,填料表面已全部掛上生物膜,第6天開始連續(xù)小水量進水。
2.動態(tài)培養(yǎng)
經過6天的悶曝培養(yǎng),填料表面已經生長了薄薄一層黃褐色生物膜,故改為連續(xù)進水,進行動態(tài)培養(yǎng),調整進水量,控制溶解氧在2~4mg/L之間(用溶氧儀測定溶解氧)。約15天之后,填料上有一些變形蟲、漫游蟲(用生物顯微鏡觀察),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膩感,在20天以后出現(xiàn)鞭毛蟲、鐘蟲、草履蟲游離菌等原生動物。在經過20天的培養(yǎng)出現(xiàn)輪蟲、線蟲等后生動物,標志生物膜已經長成??梢蚤_始連續(xù)工業(yè)運行。
(四)生物膜的馴化
馴化的目的是選擇適應實際水質情況的微生物,淘汰無用的微生物,對于有脫氮除磷功能的處理工藝,通過馴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為優(yōu)勢菌群。具體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藝的正常運轉,然后,嚴格控制工藝控制參數,DO平均應控制在2~3mg/l之間,好氧池曝氣時間不小于5小時,在此過程中,每天做好各項水質指標和控制參數的測定,當生物膜的平均厚度在0.2-0.5mm左右生物膜培養(yǎng)即告成功,直到出水BOD5、SS、CODCr等各項指標達到設計要求。
膜集成工藝
01 高效反滲透工藝(HERO)
高效反滲透因運行穩(wěn)定、成本低、占地空間小等優(yōu)點,在國外已經有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工藝流程如圖5所示。該工藝主要包括*軟化(通過化學軟化聯(lián)合樹脂軟化深度降硬)及除固、二氧化碳去除和反滲透3個核心步驟。與傳統(tǒng)的反滲透濃縮工藝相比,高效反滲透工藝主要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1)*軟化高效反滲透工藝采用化學軟化與樹脂軟化對廢水中的硬度進行深度去除,控制產水硬度(以CaCO3計)小于1×10-6。因此,后續(xù)由硬度產生的潛在結垢風險小,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水回收率可達90%以上。
(2)高pH運行由于HERO預處理的產水硬度極低,因此可在相對較高的pH條件下運行(pH=9~10)。高pH運行條件可以有效地減少微生物污染、硅垢和有機物污染,使得系統(tǒng)運行更加穩(wěn)定,膜使用壽命更長。但該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是,為了滿足超濾和反滲透的進水要求,HERO工藝在前端廢水處理中需要投加大量的軟化藥劑進行除垢,清除廢水中的鈣、鎂等雜質。這對于硬度非常高的廢水(如電廠脫硫廢水),*軟化的藥劑費用非常高昂。另外,為了維持高pH,還需要消耗大量堿。
02 常溫結晶-反滲透耦合工藝(ATC-RO)
常溫結晶-反滲透技術是在傳統(tǒng)反滲透系統(tǒng)的濃水回路中引入一個常溫結晶過程,以過飽和驅動的自發(fā)結晶取代化學藥劑引發(fā)的化學反應,大幅減少預處理藥劑使用量,從而打破難溶鹽溶解度對膜系統(tǒng)回收率的限制,在無需深度除硬預處理的條件下,ATC-RO工藝可實現(xiàn)較高的水回收率,并將部分硬度轉化為2價鹽副產品進行回收,流程見圖6。
該技術的優(yōu)勢如下:
(1)預處理措施簡捷與HERO技術相比,ATC-RO技術無需*脫除原水中的硬度,因此藥劑消耗量少,同時通過常溫結晶對過飽和度的有效控制,保證工藝的水回收率達到90%以上。
(2)設備投資低ATC-RO工藝省去了離子交換樹脂、脫氣塔等設備,降低了設備整體能耗。
(3)廢水無機鹽資源化與傳統(tǒng)石灰-純堿軟化技術相比,常溫結晶-反滲透技術中的鈣離子通過結晶以高純度硫酸鈣的形式排出系統(tǒng),在預處理軟化過程中污泥量顯著減少。副產高純度的CaSO4鹽,提高資源化水平。
處理廢水的方法根據原理大體上分為以下三種,它們是物化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本文主要通過化學反應探討化學原理在造紙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包括絮凝法,氧化還原法等。
1 絮凝法
化學絮凝法通過向廢水中添加絮凝劑使懸浮顆?;蚰z體在水中附聚形成絮凝物,并將絮凝物與廢水分離以除去污染物并凈化廢水。化學絮凝法具有較高的色度和濁度去除率,是一種經濟、實用、簡便、有效的污水處理技術,廣泛應用于造紙工業(yè)廢水處理中。我們在探究絮凝法用來處理造紙廢水中時,怎么樣選擇絮凝劑是很重要的。
1 無機絮凝劑
無機絮凝劑有傳統(tǒng)無機絮凝劑和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兩大類。傳統(tǒng)的無機絮凝劑主要是指硫酸鋁、氯化鐵這些分子量很低的化合物,其作用機理為在靜電力的作用下金屬陽離子與帶負電荷的膠體結合從而使得膠體表面的一部分電荷被中和進而使膠體表面的擴散層被壓縮,由于范德華力沉降下來;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對傳統(tǒng)鐵鹽、鋁鹽絮凝劑進一步研究得來,如聚合氯化鋁(PAC)、聚合磷酸鋁(PAP)等,增強了絮凝能力和絮凝效果且價格低。劉曉紅,嚴開奇等人制備了聚硅酸鋁鐵(PAFSC)絮凝劑,用于處理造紙廢水,絮凝效果好 [2]。
2 有機絮凝劑
有機絮凝劑通過許多鏈節(jié)按照順序鏈節(jié)成線性分子,鏈節(jié)與鏈節(jié)之間通過共價鍵連接在一起。有機絮凝劑有兩種,一類為合成高分子,一類為天然改性高分子。合成有機高分子絮凝劑有聚丙烯酰胺(PAM)等,它利用吸附橋接原理,可以很好的去除色度和濁度;天然改性的有機聚合物絮凝劑包括淀粉衍生物,纖維素衍生物等,并且絮凝劑中含有大量活性集團如 OH-等,性能較高,價格低且易生物降解,避免了二次污染。劉軍海等人把玉米淀粉和丙烯酰胺做為原料,制成淀粉接枝丙烯酰胺聚合物 (S-g-PAM) 高分子絮凝劑,把制成的絮凝劑用來處理造紙廢水,具有良好的處理效果 [3]。
微生物絮凝劑也是一種天然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在處理造紙廢水時高效、可生物降解、安全。微生物絮凝劑的機理如下。一是吸附架橋機理,認為它們是通過氫鍵和離子鍵與懸浮物結合,形成較為緊密的絮凝體從而沉淀分離。二是電性中和機理,認為帶正電的的微生物絮凝劑靠近帶負電的膠體粒子時發(fā)生正負電荷抵消,膠體本身是不穩(wěn)定的,通過兩者之間的自由碰撞和分子間作用力,他們終形成一個整體。后沉淀分離。李文鵬等以微生物絮凝劑 LBF 處理造紙廢水,COD、SS、色度去除率分別為 39%、87%、71%,有較好的處理效果 [4]。
由于造紙原料不同,造紙廢水中的成分也很復雜,所以在選擇絮凝劑的時候要根據水質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實際處理中,單一的絮凝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復合型絮凝劑可以進一步提高凈水能力,在造紙廢水處理中應用十分廣泛。
*您想獲取產品的資料:
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