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線上直播
訂閱更多信息
更多流量 更易傳播
產(chǎn)品詳情
山西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魯盛環(huán)?!?/strong>
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其結構包括污水進水口、反沖洗結構、出水管、液壓閥、處理箱、底座、管道、轉換筒、抽吸泵、閥門,底座上垂直安裝有處理箱,處理箱頂端面嵌有污水進水口,處理箱的一側安裝有出水管,出水管裝配有液壓閥,出水管遠離處理箱那端安裝有反沖洗結構,與液壓閥相對的處理箱另一側通過兩根管道與轉換筒連通,轉換筒頂端安裝有抽吸泵,管道上安裝有閥門,本發(fā)明具有反沖洗結構,具備有沖洗作用,在未沖洗時,彈片阻流結構、分流結構能夠洗到分流過濾的作用,而利用水流反沖洗的原理與,彈片阻流結構相配合,多次沖刷本裝置結構以及管道即出水管等,清洗更干凈。
山西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格柵除污機的運行維護
①設備安裝時,應注意調整好固定件和移動件(如導軌與滑塊)的間隙,保證除污耙的上下動作順利。調整好各行程開關及撞塊的位置,確定時間繼電器的時間間隔等,使設備按設計規(guī)定的程序完成整套循環(huán)動作。
②調稚正常后,空載試運轉數(shù)小時,*后才能進水投入運行。
③電動機、減速器及軸承等各加油部位應按規(guī)定加換潤滑油、脂。如使用普通鋼絲繩應定期涂抹潤滑脂。
④定期檢查電動機、減速器等運轉情況,及時更換磨損件,鋼絲繩斷股超過規(guī)定允許范圍時應隨時更換。同時應確定大、中修周期,按時保養(yǎng)。
⑤經(jīng)常檢查撥動支架組件是否靈活,及時排除夾卡異物,檢查各部件螺絲是否松動。
污水處理技術
01、活性污泥技術:
活性污泥技術是一種生物法,向廢水中通入空氣,使好氧 性微生物繁殖培養(yǎng)形成具很強吸附能力的活性污泥,生物法逐漸成為污水處理技術的主流方法。這一方法自 1914 年由 E.Arden 和 W.T.Lokett在英國曼徹斯特開創(chuàng)。
活性污泥技術的基本流程:由曝氣池、二次沉淀池、曝氣系統(tǒng)以及污泥回流系統(tǒng)組成。由初次沉淀池流出的廢水與從二次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時進入曝氣池,成為混合液。在曝氣池的作用下,混合液充分曝氣,并使活性污泥和廢水充分接觸。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污染物被活性污泥所吸附,并被微生物群體所分解,使廢水得到凈化。
活性污泥技術具體還包括很多種,其中有普通式活性污泥法、氧化溝法、AB兩段式活性污泥法、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混合性污泥法等。
02、A/O工藝法:
也叫厭氧好氧工藝法。除了可去除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外,還可同時去除氮、磷,對于高濃度有機廢水及難降解廢水,在好氧段前設置水解酸化段,可顯著提高廢水可生化性。
03、A2/O法:
生物脫氮除磷工藝是傳統(tǒng)活性污泥工藝、生物硝化及反硝化工藝和生物除磷工藝的綜合。該工藝處理效率一般能達到:BOD5和SS為90%~95%,總氮為70%以上,磷為90%左右,一般適用于要求脫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廠。但A2/O工藝的基建費和運行費均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運行管理要求高,所以對目前我國國情來說,當處理后的污水排入封閉性水體或緩流水體引起富營養(yǎng)化,從而影響給水水源時,才采用該工藝。
主要設備及功能
(1) 進料接受和平衡喂料:
運輸罐車將原生物料傾倒排入半地下進料平衡水泥倉,可以儲存平衡1天處理量,約60立方米。由抓斗輸送倒入喂料倉ROSF7,每抓斗約0.9立方米,運輸螺桿可將物料連續(xù)送入洗滌轉鼓。
(2)粗大物分離和洗滌
通過前面串聯(lián)安裝的供料設備, 將待處理的物料輸入滾筒沖洗裝置。在滾筒沖洗裝置的內部, 通過滾筒做旋轉運動的同時噴射出沖洗水,物料首先得到勻化處理,既結合型大塊物料被打散松開,同時小于10mm 固體顆粒被沖洗棒沖洗出去。這些物質連同沖洗水流入轉鼓底下的管道出口。大于10mm的固體物質被網(wǎng)孔板截留,運輸傳遞到轉鼓的上端之后被排入垃圾集裝箱。篩網(wǎng)的沖洗清理是由安裝在轉鼓外側的沖洗棒來完成。
(3)沉砂分離和洗滌
砂、有機物和水共同組成的混合物 (粒徑< 10 mm) 通過管道直接流入洗滌轉鼓之后的洗砂裝置ROSF4。洗砂裝置ROSF4是整個通溝污泥處理項目工藝的核心部件。按照Coanda-附壁效應和其他物理學原理,礦化物質可以和有機物質相互分離。分離出的這些礦化物質 (細砂/礫石/碎石) 的粒徑小于10mm,有機燒失含量低于5%,通過無軸螺旋輸送機輸送到配套的垃圾集裝箱。隨后這些物質可以被回收利用。
工藝流程
(1)首先將呂家浜河水抽吸至蓄水池,并通過過濾裝置RO9進行2 mm 網(wǎng)孔過濾處理。過濾之后的水存儲在清洗水儲水池內,作為整套處理系統(tǒng)的洗滌用水。
(2)在洗滌轉鼓分離裝置ROSF9內將通溝污泥內所有大于10mm孔徑的物料分離取出。此時,一些大型有機物質,例如塑料袋、木塊等可通過手工篩分出來,進行焚燒處理;而其他物料,例如石塊、磚頭等可被送往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
(3)篩下物是含有顆粒直徑小于10 mm 的細砂和有機物污泥等物料,被進一步送入洗砂裝置內進行洗滌處理和砂分處理。洗滌處理之后,細砂內有機含量低于5%,可作為低檔建筑材料被回收利用。
*您想獲取產(chǎn)品的資料:
個人信息: